[P1]按路面力学特性划分:可分为刚性和柔性路面。刚性路面主要代表水泥混凝土路面;柔性路面主要代表——各类沥青类路面。
[P3]道路结构自上而下包括路面结构层、路基。基层主要起承重作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和扩散荷载的能力并具有足够的稳定性。
[P4]沥青路面结构自下至上由垫层、基层、面层组成.
[P4-5]垫层是介于基层和路基之间的层位,主要设置在温度和湿度状况不良的路段上以改善路面结构的使用性能 。在季节性冰冻地区路面结构厚度小于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时,设置防冻垫层可以使 路面结构免除或减轻冻胀和翻浆病害。(1)基层可分为上基层和下基层,基层可采用刚性、半刚性或柔性材料。(2)应根据道路交通等级和路基抗冲刷能力来选择基层材料。在冰冻、多雨潮湿地区,石灰粉煤灰稳定类材料 宜用于特重、重交通的下基层。石灰稳定类材料宜用于各类交通等级的下基层以及中、轻交通的基层。热拌沥青 碎石宜用于重交通及以下道路的基层;级配碎石可用于中、轻交通道路的下基层及轻交通道路的基层;级配砾石 可用于轻交通道路的下基层。
[P5]面层直接同行车和大气相接触,承受行车荷载引起的竖向力、水平力和冲击力的作用,同时又受降水的侵蚀作用和温度变化的影响。
[P6]垫层性能主要指标:(1)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宜大于5%。(2)排水垫层应与边缘排水系统相连接,厚度宜大于150mm,宽度不宜小于基层底面的宽度。(3)防冻垫层和排水垫层宜采用砂、砂砾等颗粒材料。半刚性垫层宜采用低剂量水泥、石灰等无机结合 稳定粒料或土类材料。
[P6-7]基层:①水泥混凝土道路基层作用:防止或减轻由于唧泥导致的板底脱空和错台等病害;与垫层共同作用,可控 制或减少路基不均匀冻胀或体积变形对混凝土面层产生的不利影响;为混凝土面层提供稳定而坚实的基础,并 改善接缝的荷载传递能力。③基层的宽度应根据混凝土面层施工方式的不同,比混凝土面层每侧至少宽出300mm(小型机具施工时)或500mm(轨模式摊铺机施工时)或650mm(滑模式摊铺机施工时)。⑤为防止下渗水影响路基,排水基层下应设置由水泥稳定粒料或密级配粒料组成的不透水底基层,底基层顶面宜铺设沥青封层或防水土工织物。⑥碾压混凝土基层应设置与混凝土面层相对应的接缝。
[P7]面层:①面层混凝土通常分为普通(素)混凝土、钢筋混凝土、连续配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等 。 目前多采用普通(素)混凝土。水泥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足够的强度、耐久性(抗冻性),表面应抗滑、耐磨、平整。③纵向接缝根据路面宽度和施工铺筑宽度设置。一次铺筑宽度小于路面宽度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平缝形式 的纵向施工缝。一次铺筑宽度大于4.5m时,应设置带拉杆的假缝形式的纵向缩缝,纵缝应与线路中线平行。横向接缝可分为横向缩缝、胀缝和横向施工缝 。横向施工缝尽可能选在缩缝或胀缝处。快速路、主干路的横向胀缝应加设传力杆;在邻近桥梁或其他固定构筑物处、板厚改变处、小半径平曲线等处,应设置胀缝。④对于特重及重交通等级的混凝土路面,横向胀缝、缩缝均设置传力杆。在自由边处,承受繁重交通的胀缝、施工缝,小于90 °的面层角隅,下穿市政管线路段,以及雨水口和地下设施的检查井周围,应配筋补强 ⑤抗滑构造——混凝土面层应具有较大的粗糙度, 即应具备较高的抗滑性能, 以提升行车的安全性。因此可 采用刻槽、压槽、拉槽或拉毛等方法形成一定的构造深度。
[P7-8](1)重交通以上等级道路、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应采用42.5级及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其他道路可采用矿渣硅酸盐水泥,其强度等级不宜低于32.5级。(2)宜采用质地坚硬,细度模数在2.5以上,符合级配规定的洁净粗砂/中砂,技术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使用机制砂时,还应检验磨光值,其值宜大于35,不宜使用抗磨性较差的水成岩类机制砂。海砂不得直接用于混凝土面层。
[P14-15]路基压实施工要点,试验目的主要有:a.确定路基预沉量值。b.合理选用压实机具; c.按压实度要求,确定压实遍数。d.确定路基宽度内每层虚铺厚度。e.选择压实方式。
[P18]土工合成材料的种类与用途:(1)路堤加筋;(2)台背路基填上加筋;(3)过滤与排水;(4)路基防护;(5)路面裂维防治:热拌沥青类混合料面层施工技术。
[P20]①机械摊铺:a.热拌沥青混合料应采用机械摊铺。摊铺机在开始受料前应在受料斗涂刷薄层脱模剂或防粘结剂b.城市快速路、主干路宜采用两台以上摊铺机联合推铺,其表面层宜来用多机全船摊铺,以减少施工接缝。每台摊铺机的摊铺宽度宜小于6m 。c.摊铺前应提前0.5~1h预热摊铺机熨平板使其不低于100℃ 。d.摊铺机必须缓慢 、均匀 、连续不间断地摊铺,不得随意变换速度或中途停顿,以提升平整度、减少沥青混合料的离析。推铺速度宜控制在2~6m/min的范围内。e.摊铺机应采用自动找平方式。下面层宜采用钢丝绳或路缘石、平石控制高程与摊铺厚度,上面层宜采用 导梁或平衡梁的控制方式。f.最低摊铺温度根据铺筑层厚度、气温、沥青混合料种类、风速、下卧层表面温度等,按规范要求执行。g.松铺系数应根据混合料类型、施工机械和施工工艺等通过试铺试压确定。
[P29]挡土墙结构形式及分类:1.重力式砌体挡土墙2.重力式混凝土挡土墙3.重力式钢筋混凝土挡。